注:本指南基于我个人的经验整理,可能存在一些主观性。
前言
有时班里的大屏桌面会堆积很多的软件和图标,这样既不是特别美观(特别是在默认的 300% DPI 下时),找东西时也不太方便。我基于之前当电教委整理电脑桌面的一些的经验,整理了这篇桌面整理指南。这篇指南可能还不是很完善,也希望读者能在评论区多多交流自己的想法。
下面是我个人整理后的效果图:

接下来我们就按操作顺序来了解整理大屏桌面的一些技巧。
本指南仅考虑使用默认 Windows 桌面的情况。
精简图标
首先,我们需要减少桌面上的图标数量。这是比较核心的一步。在这里我简单将这些图标分为应用程序、文件和系统图标几类来讨论。
首先是应用程序类图标的精简。在判断是否要将一个应用的快捷方式留在桌面时,主要考虑的是这个应用是否需要经常从桌面打开。下面这些类型的应用的快捷方式可以考虑从桌面移除:
- 一般不需要直接从桌面打开的应用(如 Office 套件等一般直接从文件打开的应用、ClassIsland、安全防护软件等开机时自启动的应用)
- 使用频率较低(打开频率 < 1 次/月)的应用
这些快捷方式从桌面清除后,如果还有打开的需要,可以考虑固定到像开始菜单等二级界面。
其次是文件的精简和整理。在桌面上存储的桌面大多是上课时临时使用的课件等文件,所以我们可以按照科目给这些文件分类,装到不同的文件夹里面,仅保留经常使用的文件在桌面(比如早读要用的听力等)。虽然查找这些文件时,还需要打开二级目录,但考虑到大部分课件在使用后就很少打开,这一步增加的时间成本也可以忽略。
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,老师可能还会往桌面上拷贝课件。这时不需要要求课件一定得拷到指定的文件夹里,可以让老师先暂时将课件放在桌面上,等上完课或维护时再将这些课件分类归档。
最后是系统图标的精简。这部分和精简应用程序类图标同理,删掉不常用的系统图标,只保留如“此电脑”、“回收站”这类常用的图标。
删掉的系统图标可以在【桌面右键菜单】->【个性化】->【主题】->【桌面图标设置】中恢复。
在完成上面的步骤以后,桌面的图标就减少了很多。接下来我们来把这些图标排列成比较整齐的样子。
排列图标
剩下的图标您可以根据喜好,排列成比较整齐的样子,比如把图标按照类型放到一块,或者排成一行等等。这里我推荐一种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排列方式:将图标横向排列在桌面底部。这种排列方式看起来相对整齐,并且图标所处的物理高度较低,老师不用伸手/使用教鞭就可以打开应用和文件,而且还能给壁纸留下比较大的空间。您也可以结合您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的排列方式。
维护
最后,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,那就是后期的维护,保持桌面的整洁。考虑到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,老师会不断地向桌面上拷贝文件和安装软件,您可能需要定期(一般 1~2 周一次,具体视实际情况而定)按照上面的方法再整理一遍桌面,比如分类老师拷到桌面的课件、清理不常用的应用图标等等。
以上就是我对桌面整理的一些粗浅的看法,希望能对各位电教有所帮助。如果各位电教还有更好的方案和想法,也欢迎在评论区交流。